道者應(yīng)有木石心,名相須具云水趣進德修道,要個木石的念頭,若一有欣羨,便趨欲境;濟世經(jīng)邦,要段云水的趣詠,若一有貪著,便墜危機。
【大意】凡是進德修業(yè)、磨練心性的人,必須有一種木石般堅定的意志,若對外界的榮華富貴有所羨慕,那就會被物欲所困惑;凡是治理國家、服務(wù)人群的政治家,必須有一種宛如行云流水般的淡泊胸懷,假如一有貪婪名利的念頭,就會陷入危機四伏的險惡深淵。
善人和氣一團,惡人殺氣騰騰吉人無論作用安詳,即夢寐神魂無非和氣;兇人無論行事狼戾,即聲音唉語渾是殺機。
【大意】一個心地善良的人,不論言行舉止都極鎮(zhèn)定安詳,甚至就連睡夢的神情也都洋溢著一團和氣;反之一個性情兇暴的人,不論做什么事都手段殘忍狠毒,甚至就連在談笑之間也充滿了恐怖的殺氣。
欲無禍于昭昭,勿得罪于冥冥肝受病則目不能視,腎受病則耳不能聽;受病于人所不見,必發(fā)于人所共見;故君子欲無得罪于昭昭,必先無得罪于冥冥。
【大意】肝臟感染上疾病,眼睛就看不清,腎臟染上疾病,耳朵就聽不清。病雖生在人們所看不見的內(nèi)臟,但病的癥狀必然發(fā)作于人們所能看見的地方;所以君子要想表面上沒有過錯,必須從看不到的細微處下功夫。
多心招禍,少事為福福莫福于少事,禍莫禍于多心。唯苦事者,方知少事之為福;唯平心者,始知多心之為禍。
【大意】一個人的幸福莫過于無事牽掛的了,一個人的災(zāi)禍沒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。只有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,才知道沒有事是最大的幸福,只有那些經(jīng)常心如止水的人,才知道多心病是最大的災(zāi)禍。
處世要方圓自在,待人要寬嚴得宜處治世宜方,處亂世宜圓,處叔季之世當(dāng)方圓并用;待善人宜寬,待惡人宜嚴,待庸眾之人當(dāng)寬嚴互存。
【大意】當(dāng)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時,待人接物應(yīng)嚴正剛直;當(dāng)政治黑暗天下紛亂時,待人接物應(yīng)圓滑老練;當(dāng)國家行將衰亡的末世時期,待人接物就應(yīng)剛直與圓滑并用。對待善良的君子要寬厚,對待邪惡的小人要嚴厲,對待一般平民大眾應(yīng)寬嚴互用。
忘功不忘過,忘怨不忘恩我有功于人不可念,而過則不可不念;人有恩于我不可忘,而怨則不可不忘。
【大意】自己雖幫助過人,也不要常常掛在嘴上、記在心頭,但若作了對不起別人的事卻不可不經(jīng)常反省;反之如果別人曾經(jīng)對自己有過恩惠卻不可輕易忘懷,別人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則不可不立刻忘掉。
無求之施一粒萬鐘,有求之施萬金無功施恩者,內(nèi)不見己,外不見人。則千粟可當(dāng)萬鐘之報;利物者,計己之施,貴人之報,雖然百鎰難成一文之功。
【大意】一個施恩于別人的人,不可老把恩惠記在心頭,更不可存讓別人贊美的念頭,這樣即便是一斗米也可收到萬鐘的回報;一個用財物幫助別人的人,不但計較自己對別人的施舍,而且要求人家的報答,這樣就是付出一百鎰,也難收到一文錢的功德。
推己及人,方便法門人之際遇,有齊有不齊,而能使己獨齊乎?己之情理,有順有不順,而能使人皆順乎?以此相觀對治,亦是一方便法門。
【大意】每個人的際遇有所不同,有的可成就一番事業(yè),有的則一事無成,在各種不同的境遇中,自己又如何能要求特別待遇呢?每個人的情緒各有不同,有的穩(wěn)定,有的浮躁,又如何要求別人事事都與你合作呢?假如自己能心平氣和地來觀察,也就是設(shè)身處地地反躬自問一下,這也是人生中最好修養(yǎng)門徑。
惡人讀書,適以濟惡心地乾凈方可讀書學(xué)古,不然見一善行竊以濟私,聞一善言假以覆短,是又籍寇兵而赍盜糧矣。
【大意】只有心地純潔的人才可讀圣賢書、學(xué)古人的道德文章,否則看到一件古人所做的好事,就私下作為自己的見解,聽到古人所說的一句好話,就私下拿來掩飾自己的缺點,這就等于送武器給敵人,送糧食給強盜。
崇儉養(yǎng)廉,守拙全真奢者富而不足,何如儉者貧而有余;能者勞而府怨,何如拙者逸而全真。
【大意】豪奢的人財富再多也感到不夠用,這如何比得上貧窮節(jié)儉而有贏余的人呢;有才干之人心力交瘁反而招致大眾怨恨,如何比得上愚笨的人安閑無事而能保全純真本性呢。
讀書希圣講學(xué)躬行,居官愛民立業(yè)重德讀書不見圣賢,如鉛槧傭;居官不愛子民,如衣冠盜。講學(xué)不尚躬行,為口頭禪;立業(yè)不思重德,為眼前花。
【大意】讀書不去研究古圣先賢的思想精義,只能成為一個寫字匠;作官如果不愛護人民,只知受祿,就如一個穿著官服的強盜。只知研究學(xué)問卻不注重身體力行,那就像一個不懂佛理只會念經(jīng)的和尚;事業(yè)成功后卻不想為后人積一些陰德,那就像一朵艷麗卻很快凋謝的曇花。